今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增長9.6%。與此同時,1至6月份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2.2%。在經濟增速略有回落的同時,高速增長的用電量,造成了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電荒”。特別是5月份以來,華東、華中、華南地區相繼出現了“供電趨緊”持續蔓延的態勢。在嚴峻的電力供應形勢面前,主管部門及各地政府及時調整應對措施,力爭電力穩定有序供應,確保居民安全、穩定的用電環境。
浙江溫州樂清市虹橋鎮一家被限電的企業,幾名工人靠公司自備發電機工作 。
看現象:淡季不淡 “電荒”來勢洶洶
從3月29日起,江西首現“淡季電荒”,贛州、宜春、萍鄉等地不少縣市限電比例高達35%以上,一些企業甚至只能“開一停六”。除江西外,浙江、江蘇等東部發達地區以及湖南、安徽、河北、山西、重慶、貴州等中西部省份也都遭遇了近年來最為嚴峻的“電荒”。
東部電荒、西部窩電,不是硬缺電
正當東中部地區為這個夏天“電不夠用”焦急時,西北、東北地區卻在為“電多得送不出去”而撓頭。有關專家表示,這輪“電荒”不同于2005年以前全國大面積、持久性的因發電裝機容量不足造成的“硬缺電”,而是在電力裝機充裕情況下的“軟缺電”。
用電緊張暫緩 難解“電荒”頑疾
調電價、集中審批一批火電項目、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控制煤價漲幅……為應對“電荒”,主管部門頻頻出招。日前,終有消息稱,用電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
“用電緊張緩解是暫時的”,國家電網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因為水電發力,華中、華東地區的電力缺口暫時收窄,僅局部地區出現電力供應缺口較大。但該人士指出,隨著迎峰度夏高峰的來臨,3000萬的電力缺口依然存在,電荒局面并未解決。
出舉措:“組合拳”確保“電荒”不慌
發改委首度表示將加快審批火電項目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在2011年全年電力迎峰度夏電話會議上披露,為了應對今夏用電嚴峻形勢,發改委和能源局將在近期集中審批一批火電和電網項目以迅速緩解浙江、江蘇等地的用電緊張形勢。
發改委:限高耗能企用電 擅拉限居民用電將受罰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今后一段時間的用電形勢十分緊張,但對于居民生活,醫院、學校、農業生產等用電需求必須保障,對高耗能企業和行業要限制用電,而對于擅自拉限居民用電的地方將予以處罰。
15省市上調非居民用電價格
6月1日起,15個省市工商業、農業用電價格平均每千瓦時上調1.67分錢,但居民用電價格不變。這是自2009年以來銷售電價的首度上調。本次電價調整涉及的15個省市包括山西、青海、甘肅、江西、海南、陜西、山東、湖南、重慶、安徽、河南、湖北、四川、河北、貴州。對于電價上調的政策背景,業內人士表示,眼下蔓延全國多省的電力緊缺是這輪上調電價的最直接原因。 >>>詳細
上半年西北輸送近200億千瓦時電量緩解華中華北電荒
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華中、華北電網出現用電緊張形勢,西北電網充分發揮西北750千伏統一骨干網架初步建成后“大容量、遠距離、高效能”的輸送優勢,在保證西北區域內電力電量平衡外,全力實施外送電計劃。
施工人員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架設輸電電纜(6月12日攝)。據悉,被稱為“電力天路”的我國西部大開發重點項目——青藏聯網工程將力爭年內建成投運,這意味著西藏電網與全國電網將實現聯網,從而根本上解決西藏缺電問題。新華社記者熊紅明攝
探原因:電力“軟短缺”拷問誰?
“電荒”根本原因是我國電力行業結構性問題
電荒根本原因是我國電力行業的結構性問題。其中包括跨區域電力輸送能力的不足,例證之一就是在華中、華東等面臨電荒不得不限電的時候。因為缺乏輸送通道,此前,中國最大的“電源”內蒙古,蒙西電網約三分之一的火電機組被迫停機,超過42%的風電機組棄風。
“窩電”尾隨“電荒” 背后是央企與地方爭利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反映,國家電網公司與區域電網公司在利益分配上未達成統一,導致跨省電力通道建設面臨多重阻力。
結構、價格、供需三矛盾疊加
“缺口出現更早、范圍有所擴大、強度有所增強。”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部主任薛靜這么概括今夏“電荒”的新特點。她認為,電力結構性矛盾、煤電價格矛盾、供需矛盾等多重原因疊加,才導致今年“電荒”特別嚴重。
6月21日,演習人員在進行受損輸電線路快速搶修的演練。當日,國家電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舉行地震災害應急技能實戰演練。新華社記者劉海峰攝
開處方:再問“市場煤、計劃電”
求解“電荒”必須打破“市場煤、計劃電”
如果說從需求面,“電荒”帶來的啟示和下一步的政策導向就是加大抑制高耗能產業力度和加速產業轉型的話,那么,從供給面,“電荒”的啟示就是:供應不足背后的電力結構性矛盾亟待解決,而作為資源價格改革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價形成機制問題,也亟待解決。
緩解“電荒”關鍵要深化改革
筆者認為,要緩解或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電荒”難題,關鍵還要深化改革,因為“電荒”現象背后反映了當今中國市場化改革的不足問題較為突出。之所以這么看,是因為梳理導致目前“電荒”的諸多原因不難發現,市場化改革滯后是引發“電荒”現象產生的最主要原因。
緩解“電荒”:加快轉變方式,提高發展質量
通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實現“強身健體”,通過節能減排和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實現“虛火下泄”,才是緩解當前電力供需矛盾的治本之策。
電力市場化改革應加速推進
有關專家認為,電力改革應該堅持市場化定價的機制,應該允許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到發電、輸電行業當中。尤其是在輸配電領域,應該允許更多元的市場主體進入,引入2、3家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打破電網一網獨大的局面。 來源:鳳凰網。